光觸媒的主要功能--光波吸收
純凈的納米二氧化鈦粉末,只能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在自然環境下,紫外光占有比例較低,不足自然光的10%,因而純凈的納米二氧化鈦基本沒有光觸媒的功效。
所以,為使二氧化鈦可以吸收可見光,甚至吸收遠紅外光,必須采用特殊材料的配制摻雜技術。
比如采用固相合成、過渡金屬離子和非金屬離子摻雜、金屬-有機絡合物、表面敏化、半導體復合等多種方法,對光觸媒進行可見光誘導。2000年以來,還發現納米貴金屬(鉑、銠、鈀等)與光觸媒材料進行配位螯合后,會極大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分離效率和抑制電子-空穴的重新復合,從而進一步拓寬了二氧化鈦的光波吸收范圍,這些納米貴金屬也被稱為“光觸媒的維生素”。日本汽車尾氣凈化裝置已大量使用納米貴金屬制成的催化劑。
純凈光觸媒技術只能在紫外光下作用,這已經是2000年前的技術了。21世紀國際光觸媒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化學配位鍵螯合功能元素摻雜技術,使用這種技術可以極大增強光觸媒材料的光催化協同效應,從而可以吸收可見光,甚至可以吸收遠紅外光。
2003年,中國首先發明遠紅外光觸媒技術,標志著在光觸媒的光波吸收技術上,已經超出世界水平
北京維諾康環境科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高品質的除甲醛、空氣治理連鎖公司,目前已實現各地區統一標準化上門除甲醛服務。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